close
﹝1﹞愛滋病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ruired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稱愛滋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2﹞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立刻發病,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十年甚至更久以後,才有症狀發生。
﹝3﹞這種病毒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使人類失去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導致病毒、細菌、黴菌、原蟲等,輕易侵入人體,而引發各種疾病及發生惡性腫瘤,使人喪失生命。
愛滋病的發病過程及症狀?
愛滋病毒感染後
↓僅部分帶原者在經數週或數月會出現急性症狀:淋巴腺腫、脾腫、出汗、發燒、疲倦、皮膚發疹、肌肉關節疼痛、咽喉疼痛等。這些非特異性症狀不一定即代表已經感染愛滋病毒,也有可能是其他感染,應由醫師作診斷。
↓經數天或數週後,以上症狀會消失,進入潛伏期,歷時半年至十年或更久。
↓部份帶原者,可能發生全身性淋巴腫大。
↓最後發展為愛滋病、可能症狀為體重急劇減輕﹝10﹪以上﹞疲倦、夜間盜汗、持續發燒﹝三個月以上﹞、下痢、淋巴腺腫大,以及出現卡波西氏肉瘤、肺囊重肺炎、庖疹、白色念珠菌症、梅毒、結核病等伺機性感染。
↓死亡。
1.感染初期:感染HIV後0~2個月。
愛滋病毒感染是終生帶原的。感染初期,大部分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或反應;經過數星期或幾個月之後,有些病人會有發燒、喉嚨痛、咽喉發炎、淋巴腺腫等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有時是下痢、出疹子等,此時連醫生也難診斷出不是感冒;或是像「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輕微全身性症狀,包括短暫性的淋巴腺腫大、脾臟腫大、發燒、疲倦、皮膚發疹、肌肉關節痠痛等等;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天或幾個星期,有些病人的免疫系統功能會很快地變壞,但是大部分的病人不治療就可以自然痊癒,慢慢地恢復正常,隨即進入漫長又無症狀的潛伏期。
2.無自覺症狀的潛伏期長達7~10年
這段期間稱「無症侯性帶原」(AC);此時,在血液中的HIV相當微量,但在淋巴腺中已有相當數量的病毒,接著HIV會感染輔助姓T細胞(Helper T cell),進行破壞工作。而代表免疫功能指標的CD4陽性淋巴球於每1mm3血液中的數目,會逐年降低50個左右;而CD4陽性淋巴球的逐漸減少影響免疫機制很大,免疫力的低下導致某些輕微疾病易於感染,如帶狀皰疹等,但由於健康的人也會罹患這些疾病,所以多數患者(感染者)仍無法察覺。
此時若獲知感染HIV者,就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減緩Virus的增殖速度,延長無病症侯帶原期,使帶原者晚些發病。藉重CD4陽性淋巴球數為指標,檢查免疫功能的狀態,依檢查結果訂定治療方針;通常一般人CD4陽性淋巴球為1000個/mm3或600~700個/mm3,當降至400~500個/mm3時,就必須開始投以A2T及ddl等抗HIV的藥物,減緩Virus增殖速度;定期測試CD4陽性淋巴球數、並接受AZT(3'-azido-2', 3'-dideoxythnmidin)、ddl(2',3'-dideoxyinosin)等藥物的適當治療是相當重要的,此外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適度的運動,減輕精神壓力,規律的生活和注意個人衛生等)也相當重要,而從事性行為時習慣的改變亦是重要的,稍一不慎,即可能傳染給他人。此時期並沒有住院的必要。有人稱此時期為「潛伏期」,但疾病本身絕不是處於潛伏狀態,而是一步一步地慢性卻致命性地進行著。
3.愛滋病相關複合症:感染HIV後7~8年
感染HIV後大約7、8年後,由於人體的免疫功能逐漸低落,血中的HIV因而再度活躍起來,HIV抗體中的病毒核心抗體減少,感染者有時會連續發燒、下痢達一個月以上,體重也可能減輕百分之十以上,這症狀稱為「愛滋病相關複合症」(愛滋病相關症侯群),是愛滋病發作前的徵兆。此時CD4陽性淋巴球數掉到300個/mm3以下,極易引發所謂的伺機性感染,是愛滋病加劇之前所面臨的病危狀態。此外,若體重減輕約10公斤以上,並出現「愛滋病毒消耗性症侯群」,即使未引發伺機性感染、惡性腫瘤、腦神經障礙等典型愛滋病症狀,依然能判斷患了愛滋病。
這時候病人不但有淋巴腺腫大,而且還會出現夜間盜汗、體重減輕10%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達三個月以上、拉肚子、疲倦、食慾不振、貧血等等症狀。近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反對使用愛滋病相關複合症這個容易混淆的名詞,而通通將這類病人歸為愛滋病患。
4.愛滋病:感染HIV後8年
平均被感染10年後,當血液中HIV再度增加,愛滋病將告發作。所謂愛滋病即後天免疫缺乏症後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所導致免疫功能極度低下,而併發伺機性感染、惡性腫瘤、腦損傷(腦神經障礙)等疾病。(附註三)愛滋病一旦發作,人體會出現許多併發症,患者通常在2至3年內死亡,只有少數人能存活5年以上。愛滋病的診斷,除了HIV抗體檢查須呈陽性之外,還必須在日本厚生省所訂定的「檢疫專用愛滋病診斷標準」(於1988年公佈)的二十一項中,至少符合一個以上疾病的認定,且美國CDC(防疫中心)在1993年一月追加了肺結核、反覆性肺炎、浸潤性子宮頸癌等幾項診斷標準。見附圖IV之(d)及附圖V。被診斷為愛滋病後的患者,並不需要一直住院,即使伺機性併發症的急性期有必要住院,但在為期一個月的治療結果結束後就可以出院,可以恢復上班、上學。為阻止病程的發展,抗HIV藥物的投與方法現以同時併用AZT與DD1的效果較好。見附圖VI。感染HIV後,三年內約有10%的感染者發病,五年內有20%的感染者發病,八年內有50%的感染者感染發病,十五年內所有的感染者均會發病,死亡率100%。
愛滋病的潛伏期有多久?
愛滋病毒感染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愛滋病毒抗體,因此在感染後的早期,可能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結果是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一般而言空窗期約是愛滋病毒感染後6.12週內,此期間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最高且傳染力強。
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馬上發病,其潛伏期長短不一,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甚至長達十年或更久才有症狀發生,有些只會產生輕微的症狀,如咽喉疼痛等,不易察覺,而成了帶原者,但會將病原再傳染給別人。 愛滋病的發病被發掘注意到,感染的疾病,如卡波西氏肉瘤,才被發現。
某些身體部位較容易呈現出臨床上的訊息,例如﹕
1.肺﹕常見的病變有奴卡氏菌感染、肺囊蟲肺炎,(pneumocysitscariniipneumonia)、莢膜組織孢子菌感染(histoplasmosis)、肺結核、非典型肺結核、麴菌病、隱形球菌感染、弓型蟲感染、退伍軍人症、赤球菌感染(Rhodococcus)、細菌性肺炎、巨形細胞病毒肺炎、腸類圓蟲感染(strongyloidessteroralis),以及淋巴性間質肺炎(小孩居多)、非感染性的淋巴腫瘤等。
2.生殖器官﹕因為愛滋病為性病的一種,所以和性病有相同感染途徑的疾病都有可能感染,例如生殖器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淋病、陰道炎、皰疹、梅毒、子宮頸炎、尿道炎。
3.皮膚﹕常見的包括卡波西氏肉瘤、黴菌感染、皮膚出疹、帶狀皰疹、尖性溼疣、血管炎、感染性軟疣、毛囊炎、皮膚疣狀物、單純性皰疹、皮脂性皮膚炎。.中樞神經系統和眼睛﹕常見的有非典型結核、結核、隱 形球菌、弓形蟲、皰疹病毒、黴菌、巨形細胞病毒、愛滋病病毒感染,特別是巨形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它亦可以發生原發性之腦部淋巴腫瘤。
。。。。。。。。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與預防
1.危險性行為
意指與愛滋病感染者進行沒有保護措施(使用保險套)直接有體液交換的性行為,是目前全世界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佔全體愛滋病患感染原因比率的70~80%,主要是因為它集合了精液、陰道分泌液(性行為) 及血液(傷口)等多重感染之可能,另外,經由肛交或拳交因為容易造成肛門或直腸黏膜的損傷,若不小心而使得精液、
愛滋病毒進入的話,同樣也是有可能會感染的, 因此,要預防因性行為而感染,每次正確的使用保險套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固定性伴侶,避免與AIDS患者或高潛在危險的人作性接觸。
2.血液感染
輸血感染:
愛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濃度是唾液中的十倍、淚水的一千倍。所以經由輸血,特別是經常一旦失血就必需大量輸血的血友病患,萬一輸入篩檢疏漏或在空窗期的愛滋病病毒污染血液,亦會因此而感染到愛滋。
目前全世界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的比率為 3~5%;在我國,其比率為7.5%。發生在澎湖的愛滋病童事件,亦是該位小朋友因車禍受傷急救輸血而受到的感染。故在預防上應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如需要,血液製品、凝血因子等應經有效的處理及消毒,並經檢驗合格才可使用,同時,具有AIDS高潛在危機的人不可捐血,相關單位須加強血劑篩檢的措施,更懇請愛滋病毒感染者或有多重性伴侶並且從不採取或間斷採取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的朋友切勿任意捐血,以免危害無辜的生命。
3.共同針頭感染:
另一個典型由血液直接感染的的途徑,最常見的是在藥物濫用者或吸毒者於未經消毒的情形下輪流共用針頭,血液中的愛滋病病毒因而經由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管之中。全世界因共用針頭而得到愛滋的比例佔5~10%;在美國,吸毒者佔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5%、在歐洲則更高達50%,我國的毒癮者則佔全體愛滋病患的5.3%。
4.垂直感染
所謂「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親是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極有可能(約30% 的機會)經由母體及母乳直接將愛滋病病毒傳給新生的嬰兒,出生到三十個月大的嬰兒都有感染AIDS的病例,有可能出生後才受感染,但一般認為可能在子宮內或生產中由母親傳給胎兒。
目前全世界有5~1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經由母子垂直感染途徑得到愛滋病;根據一項最近發的醫學報告預測:到了九O年代末,全世界將有500 萬以上的兒童因母體或經哺乳而感染到愛滋病;兒童將在下一世界成為愛滋病最大的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給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分脕前三個月,服用抗愛滋病的藥物--AZT ,則可以使母子垂染的機率從30% 降到8%。所以婚前、產前進行愛滋病毒抗體檢驗,以免殃及胎兒,傳染給下一代。
5.愛滋病毒不會因為握手、擁抱、水、食物等而感染,亦不會透過空氣、昆蟲、蚊蠅等媒介傳染。
6.愛滋病毒對溫度、強酸、強鹼及一般消毒液都相當敏感,所以傳統的消毒及一般院內感染控制,都可使愛滋病毒無法生存;加熱100℃,5分鐘,就可殺死此病毒。
愛滋病的相關資料 :
AIDS是RNA病毒,主要是先攻擊人體的T淋巴球,一般的檢測方式是檢視體內是否有AIDS病毒的蛋白質外鞘,但AIDS有潛伏期,一般是三個月,但有病例潛伏超過五年,在潛伏期病毒的RNA並不會干涉正常細胞的DNA作用,只是單純的存在於細胞中,這段時間因病毒位進行反轉錄,所以無法檢驗出病毒蛋白的存在,因此可藉由抽血進行RT-PCR來做檢測病毒的RNA是否存在於體內!所以以RT-PCR進行AIDS檢驗可說是具有相當高的準確度,
﹝2﹞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立刻發病,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十年甚至更久以後,才有症狀發生。
﹝3﹞這種病毒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使人類失去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導致病毒、細菌、黴菌、原蟲等,輕易侵入人體,而引發各種疾病及發生惡性腫瘤,使人喪失生命。
愛滋病的發病過程及症狀?
愛滋病毒感染後
↓僅部分帶原者在經數週或數月會出現急性症狀:淋巴腺腫、脾腫、出汗、發燒、疲倦、皮膚發疹、肌肉關節疼痛、咽喉疼痛等。這些非特異性症狀不一定即代表已經感染愛滋病毒,也有可能是其他感染,應由醫師作診斷。
↓經數天或數週後,以上症狀會消失,進入潛伏期,歷時半年至十年或更久。
↓部份帶原者,可能發生全身性淋巴腫大。
↓最後發展為愛滋病、可能症狀為體重急劇減輕﹝10﹪以上﹞疲倦、夜間盜汗、持續發燒﹝三個月以上﹞、下痢、淋巴腺腫大,以及出現卡波西氏肉瘤、肺囊重肺炎、庖疹、白色念珠菌症、梅毒、結核病等伺機性感染。
↓死亡。
1.感染初期:感染HIV後0~2個月。
愛滋病毒感染是終生帶原的。感染初期,大部分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或反應;經過數星期或幾個月之後,有些病人會有發燒、喉嚨痛、咽喉發炎、淋巴腺腫等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有時是下痢、出疹子等,此時連醫生也難診斷出不是感冒;或是像「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輕微全身性症狀,包括短暫性的淋巴腺腫大、脾臟腫大、發燒、疲倦、皮膚發疹、肌肉關節痠痛等等;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天或幾個星期,有些病人的免疫系統功能會很快地變壞,但是大部分的病人不治療就可以自然痊癒,慢慢地恢復正常,隨即進入漫長又無症狀的潛伏期。
2.無自覺症狀的潛伏期長達7~10年
這段期間稱「無症侯性帶原」(AC);此時,在血液中的HIV相當微量,但在淋巴腺中已有相當數量的病毒,接著HIV會感染輔助姓T細胞(Helper T cell),進行破壞工作。而代表免疫功能指標的CD4陽性淋巴球於每1mm3血液中的數目,會逐年降低50個左右;而CD4陽性淋巴球的逐漸減少影響免疫機制很大,免疫力的低下導致某些輕微疾病易於感染,如帶狀皰疹等,但由於健康的人也會罹患這些疾病,所以多數患者(感染者)仍無法察覺。
此時若獲知感染HIV者,就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減緩Virus的增殖速度,延長無病症侯帶原期,使帶原者晚些發病。藉重CD4陽性淋巴球數為指標,檢查免疫功能的狀態,依檢查結果訂定治療方針;通常一般人CD4陽性淋巴球為1000個/mm3或600~700個/mm3,當降至400~500個/mm3時,就必須開始投以A2T及ddl等抗HIV的藥物,減緩Virus增殖速度;定期測試CD4陽性淋巴球數、並接受AZT(3'-azido-2', 3'-dideoxythnmidin)、ddl(2',3'-dideoxyinosin)等藥物的適當治療是相當重要的,此外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適度的運動,減輕精神壓力,規律的生活和注意個人衛生等)也相當重要,而從事性行為時習慣的改變亦是重要的,稍一不慎,即可能傳染給他人。此時期並沒有住院的必要。有人稱此時期為「潛伏期」,但疾病本身絕不是處於潛伏狀態,而是一步一步地慢性卻致命性地進行著。
3.愛滋病相關複合症:感染HIV後7~8年
感染HIV後大約7、8年後,由於人體的免疫功能逐漸低落,血中的HIV因而再度活躍起來,HIV抗體中的病毒核心抗體減少,感染者有時會連續發燒、下痢達一個月以上,體重也可能減輕百分之十以上,這症狀稱為「愛滋病相關複合症」(愛滋病相關症侯群),是愛滋病發作前的徵兆。此時CD4陽性淋巴球數掉到300個/mm3以下,極易引發所謂的伺機性感染,是愛滋病加劇之前所面臨的病危狀態。此外,若體重減輕約10公斤以上,並出現「愛滋病毒消耗性症侯群」,即使未引發伺機性感染、惡性腫瘤、腦神經障礙等典型愛滋病症狀,依然能判斷患了愛滋病。
這時候病人不但有淋巴腺腫大,而且還會出現夜間盜汗、體重減輕10%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達三個月以上、拉肚子、疲倦、食慾不振、貧血等等症狀。近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反對使用愛滋病相關複合症這個容易混淆的名詞,而通通將這類病人歸為愛滋病患。
4.愛滋病:感染HIV後8年
平均被感染10年後,當血液中HIV再度增加,愛滋病將告發作。所謂愛滋病即後天免疫缺乏症後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所導致免疫功能極度低下,而併發伺機性感染、惡性腫瘤、腦損傷(腦神經障礙)等疾病。(附註三)愛滋病一旦發作,人體會出現許多併發症,患者通常在2至3年內死亡,只有少數人能存活5年以上。愛滋病的診斷,除了HIV抗體檢查須呈陽性之外,還必須在日本厚生省所訂定的「檢疫專用愛滋病診斷標準」(於1988年公佈)的二十一項中,至少符合一個以上疾病的認定,且美國CDC(防疫中心)在1993年一月追加了肺結核、反覆性肺炎、浸潤性子宮頸癌等幾項診斷標準。見附圖IV之(d)及附圖V。被診斷為愛滋病後的患者,並不需要一直住院,即使伺機性併發症的急性期有必要住院,但在為期一個月的治療結果結束後就可以出院,可以恢復上班、上學。為阻止病程的發展,抗HIV藥物的投與方法現以同時併用AZT與DD1的效果較好。見附圖VI。感染HIV後,三年內約有10%的感染者發病,五年內有20%的感染者發病,八年內有50%的感染者感染發病,十五年內所有的感染者均會發病,死亡率100%。
愛滋病的潛伏期有多久?
愛滋病毒感染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愛滋病毒抗體,因此在感染後的早期,可能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結果是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一般而言空窗期約是愛滋病毒感染後6.12週內,此期間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最高且傳染力強。
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馬上發病,其潛伏期長短不一,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甚至長達十年或更久才有症狀發生,有些只會產生輕微的症狀,如咽喉疼痛等,不易察覺,而成了帶原者,但會將病原再傳染給別人。 愛滋病的發病被發掘注意到,感染的疾病,如卡波西氏肉瘤,才被發現。
某些身體部位較容易呈現出臨床上的訊息,例如﹕
1.肺﹕常見的病變有奴卡氏菌感染、肺囊蟲肺炎,(pneumocysitscariniipneumonia)、莢膜組織孢子菌感染(histoplasmosis)、肺結核、非典型肺結核、麴菌病、隱形球菌感染、弓型蟲感染、退伍軍人症、赤球菌感染(Rhodococcus)、細菌性肺炎、巨形細胞病毒肺炎、腸類圓蟲感染(strongyloidessteroralis),以及淋巴性間質肺炎(小孩居多)、非感染性的淋巴腫瘤等。
2.生殖器官﹕因為愛滋病為性病的一種,所以和性病有相同感染途徑的疾病都有可能感染,例如生殖器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淋病、陰道炎、皰疹、梅毒、子宮頸炎、尿道炎。
3.皮膚﹕常見的包括卡波西氏肉瘤、黴菌感染、皮膚出疹、帶狀皰疹、尖性溼疣、血管炎、感染性軟疣、毛囊炎、皮膚疣狀物、單純性皰疹、皮脂性皮膚炎。.中樞神經系統和眼睛﹕常見的有非典型結核、結核、隱 形球菌、弓形蟲、皰疹病毒、黴菌、巨形細胞病毒、愛滋病病毒感染,特別是巨形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它亦可以發生原發性之腦部淋巴腫瘤。
。。。。。。。。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與預防
1.危險性行為
意指與愛滋病感染者進行沒有保護措施(使用保險套)直接有體液交換的性行為,是目前全世界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佔全體愛滋病患感染原因比率的70~80%,主要是因為它集合了精液、陰道分泌液(性行為) 及血液(傷口)等多重感染之可能,另外,經由肛交或拳交因為容易造成肛門或直腸黏膜的損傷,若不小心而使得精液、
愛滋病毒進入的話,同樣也是有可能會感染的, 因此,要預防因性行為而感染,每次正確的使用保險套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固定性伴侶,避免與AIDS患者或高潛在危險的人作性接觸。
2.血液感染
輸血感染:
愛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濃度是唾液中的十倍、淚水的一千倍。所以經由輸血,特別是經常一旦失血就必需大量輸血的血友病患,萬一輸入篩檢疏漏或在空窗期的愛滋病病毒污染血液,亦會因此而感染到愛滋。
目前全世界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的比率為 3~5%;在我國,其比率為7.5%。發生在澎湖的愛滋病童事件,亦是該位小朋友因車禍受傷急救輸血而受到的感染。故在預防上應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如需要,血液製品、凝血因子等應經有效的處理及消毒,並經檢驗合格才可使用,同時,具有AIDS高潛在危機的人不可捐血,相關單位須加強血劑篩檢的措施,更懇請愛滋病毒感染者或有多重性伴侶並且從不採取或間斷採取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的朋友切勿任意捐血,以免危害無辜的生命。
3.共同針頭感染:
另一個典型由血液直接感染的的途徑,最常見的是在藥物濫用者或吸毒者於未經消毒的情形下輪流共用針頭,血液中的愛滋病病毒因而經由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管之中。全世界因共用針頭而得到愛滋的比例佔5~10%;在美國,吸毒者佔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5%、在歐洲則更高達50%,我國的毒癮者則佔全體愛滋病患的5.3%。
4.垂直感染
所謂「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親是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極有可能(約30% 的機會)經由母體及母乳直接將愛滋病病毒傳給新生的嬰兒,出生到三十個月大的嬰兒都有感染AIDS的病例,有可能出生後才受感染,但一般認為可能在子宮內或生產中由母親傳給胎兒。
目前全世界有5~1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經由母子垂直感染途徑得到愛滋病;根據一項最近發的醫學報告預測:到了九O年代末,全世界將有500 萬以上的兒童因母體或經哺乳而感染到愛滋病;兒童將在下一世界成為愛滋病最大的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給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分脕前三個月,服用抗愛滋病的藥物--AZT ,則可以使母子垂染的機率從30% 降到8%。所以婚前、產前進行愛滋病毒抗體檢驗,以免殃及胎兒,傳染給下一代。
5.愛滋病毒不會因為握手、擁抱、水、食物等而感染,亦不會透過空氣、昆蟲、蚊蠅等媒介傳染。
6.愛滋病毒對溫度、強酸、強鹼及一般消毒液都相當敏感,所以傳統的消毒及一般院內感染控制,都可使愛滋病毒無法生存;加熱100℃,5分鐘,就可殺死此病毒。
愛滋病的相關資料 :
AIDS是RNA病毒,主要是先攻擊人體的T淋巴球,一般的檢測方式是檢視體內是否有AIDS病毒的蛋白質外鞘,但AIDS有潛伏期,一般是三個月,但有病例潛伏超過五年,在潛伏期病毒的RNA並不會干涉正常細胞的DNA作用,只是單純的存在於細胞中,這段時間因病毒位進行反轉錄,所以無法檢驗出病毒蛋白的存在,因此可藉由抽血進行RT-PCR來做檢測病毒的RNA是否存在於體內!所以以RT-PCR進行AIDS檢驗可說是具有相當高的準確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